《生育与村里文化》读书笔记 13地方政府 刘建 本书讲述了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人民的生育观念的不同。它对于理解我国的生育制度,促进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缓解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自古就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在这种农耕文明基础上,产生了以家庭本位主义的观念。在这种家庭本位主义的影响下,人民形成了一种传宗接代的理念,有很强的生育欲望,导致了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特别是建国以后,人口呈现爆炸式增长,造成了巨大的人口压力,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计划生育政策被迫实行。 正如传统习俗中的“不孝有三,无后最大”,中国人的传宗接代思想根深蒂固。在这种生育观念的背后,有许许多多原因,本书主要从物质及精神利益给予阐述。在物质方面,由于在农业生产中,孩子的出生,特别是男孩的降临,意味着劳动力的增加,同时,养儿防老的心态也是促进生育的重要原因。在精神方面主要包括:人生成就感的满足,在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制约的村落文化中,生育孩子的数量,特别是男孩的数量,直接决定了其在村落共同体中的地位;传宗接代思想的影响,在家庭本位主义的影响下,农民有很强的生育欲望,过着一种为生育而生育的生活;再次,亲子关系也是影响生育的重要因素。 正是在上述因素影响下,造成了中国人很强的生育欲望,致使人口急剧膨胀。因此,为了限制我国人口增长,我国提出了计划生育政策。无疑,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是有利的,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该政策的负面效应也逐渐暴露出来。首先,计划生育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粗暴野蛮,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人性的摧残,严重损害了妇女的身心健康。其次,它加剧了男女人口比例失衡,在一胎或二胎政策影响下,许多家庭为了生个男孩,不惜用人流、弃婴等手段,进一步加剧了男女人口比例失衡,再次,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到今天,人口增长速度控制了较低的范围内,照此下去,再过几十年,人口可能停滞增长,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数量减少,是否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也成为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最后,独生子女的增加,社会流动性的加快,它加剧了老年人心里孤单,并对养老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降低人口出生率呢?本身侧重从经济发展与国家政策层面去分析。经济的发展,人民教育水平的提高,人民开始用理性去看待生育,无疑是出生率降低的主要因素。但它不是唯一因素。国家政策市控制人口的主要手段,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就是很好的例子。但国家政策属于外部影响力,它只有与生育观念转变等内部因素有机结合,才能去的良好的效果。 现代化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它还导致人们观念的现代化。现代化催生了新观念,人们的生育观念开始转变,这对于改变我国的人口压力是有重大意义的。在大都市中,不要孩子的夫妇正在增加,这是对于中国传统生育观的雅达颠覆。同时,随着西方思想的传播,人们对于生育和性德观念也开始转变,并引发了我国传统伦理价值观的转变。自愿不育者的增加,人们开始考虑生育的成本,用贝克尔的观点来对待孩子,这是几千年传统文化无法想象的。随着中国人个性的解放,人们的传统伦理价值也开始发生变化,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当前,婚前性行为认识逐渐增加,这是对我国传统性爱观的颠覆,婚外恋、卖淫的行为开始流行,这是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挑战。本书作者李银河女士在去年两会时的提案“施行卖淫合法化”,从某方面反映了当今社会观念的转变。 因此,政府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也应该从价值层面引导人们。只有应用国家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价值观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我国人口压力才能得到真正缓解,使我国人口发展朝着理性、正常方向发展。总的来说,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中,我们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1)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发展,使我国从非货币经济向货币经济转型。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用理性因素看待生育,考虑生育孩子的生育成本。经济越发展,生育孩子的成本就越高,人们那种不计后果的生育观念才会改变。 (2)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 根据时代的发展,制定合理事务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应该根据新的时代背景,作出合理的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市必须执行下去,但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不应一刀切。同时,应从注重惩罚性的政策 转向注重激励性政策。 (3)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体系 养老保险体系的建立,可以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当前,独身子女的增加,养老问题成为社会的大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讲产生巨大的社会隐患。 (4)从价值从面引导人建立正确的生育观 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应正确引导人们的生育观念。为一胎政策的实行树立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对于那些价值观扭曲的行为,政府也应给予充分重视。对于那些自愿不育的观念,社会应适当引导,这样才可以保障我国的人口发展向者正确的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