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之箭》读后感 当前,我国对于马丁·艾米斯《时间之箭》的研究,仅仅涉及作品中的人物关系、情感关系、意义价值等,深度不够。笔者认为,马丁·艾米斯在其作品中反映这些主题的同时,更从侧面反映了其深刻和严肃的人性思考,即通过对世界“恶行”的描述,来反映当时人们的处境和社会堕落的一面,更反映了人们希望由异化走向完整主体的愿望。 一、《时间之箭》中主体性关怀、异化与分裂 (一)主体性关怀 大多数文学作品都寄托了作者的思想和向往,《时光之箭》也不例外,在看似简单叙事的背后,却寄予了作者对自我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体现了作者的道德感和使命感。通过阅读作品,读者可以感受作者对人性善恶的重新认识和实现自我的渴望。与马丁·艾米斯其他作品一样,《时光之箭》在寄予作者厚望的同时,也在重建读者的灵魂。正如有学者说,文学作品不仅给读者提供了令人愉悦的想象性,更让读者在想象中进行自我反思,最终促进读者重建自我灵魂。马丁·艾米斯的多数文学作品中,不仅寄托了他的思想和向往,还体现了对自我的高度重视和关怀,更是激发了一个作家的道德感和使命感。这就是后人称他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严肃作家的原因。在小说《时间之箭》中,在看似荒诞不经的叙事背后,作者渴求建构一个完整的自我,亦体现了作者对自我的高度重视和自我关怀。主体性关怀一直是古希腊哲学家思考中的重要内容,前有苏格拉底、笛卡尔,后有尼采、叔本华,一直到后现代语境下对主体性的消解,处处都体现了思想家们对作为主体的人的关怀以及人对自身的认识。不过,这既是哲学家关注的话题,也是文学家关注的焦点。马丁·艾米斯的作品对自我存在的思考和忧虑贯穿始终,从关注“分裂的自我”和“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到自我潜在的异己性,其采用两个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同时将同一个人物分裂为两个人物进行叙述,相当于一个躯体、一个外壳,一个主体、一个他人,并且有意识地分裂出主体的另一面。这里的“有意识地分裂出主体的另一面”并非是主体的终结,而是自我分裂后的不断思考和反省,并在探索自我和他人的关系中使自我和他人变得统一。《时间之箭》全篇一直是叙事者的主体“分裂”和“生成”的过程,并非简单的反讽叙事作品,作者在创造作品中更多地体现了一个哲人的思想和观点,并在主体性关怀中蕴含了哲学的价值和意义。 (二)《时间之箭》中的异化与分裂 《时间之箭》主要采用倒叙和逆时间方式进行叙事,以一个纳粹集中营医生为主角,讲述了主角从垂暮之年,到中年、青年,最后到婴儿回归母体的一生经历。从叙事手法来看,马丁·艾米斯打破了传统的顺时叙事方式,而是标新立异地采用倒叙方式讲述故事,通过倒叙,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可以感知主体终将走向消亡的结局。人的一生会经历婴儿期、童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最的结局是一抔黄土融入大地。但如果人生是按照老年期、中年期、青年期、童年期和幼儿期的顺序发展,人的最终结局又是什么?《时间之箭》便抛出了这一问题。主体从纷纷扰扰的世界返回母体,在这一过程中,主体不断异化和分裂,回归母体是它的最终向往。《时间之箭》中,医生从老年回归婴幼儿,最终走向母体,故事也就此落幕。《时间之箭》中,主角走向异化是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影响而身不由己。社会最大的功能在于,可以将特立独行的个体同化,将个体和社会融合在一起。社会在同化个体的过程中,若是个体自愿放弃自己的个性,或者是社会逼迫个体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个性,那么这个过程,就不是同化,而是异化。同化的过程应当是潜移默化的,既不是个体自愿放弃,也不是社会环境逼迫。在《时间之箭》中,主角身为纳粹集中营的一名医生,其本身生活和工作环境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因而纳粹医生和当时环境的融合,是一个异化的过程。《时间之箭》首先给读者呈现的是主角身处非自愿生存的环境,这个世界是充满罪恶的、混乱无比的,在这样的环境中,主角由于受到外界力量的影响,逐渐丧失自己原本拥有的个性和特点,最终被异化。在主角看来,世间一切皆是错误,进而怀疑这个世界是否有其存在的意义。 《时间之箭》中主体的异化还体现在个体的身份危机方面。在老年时期,作品中主角的名字叫作托德·富兰德地,随后又变更为约翰·杨格,到了青少年时期主角名字已经变为奥迪罗·昂德多顿。从主角不断变更名字可知,主角就如同他不断变换的名字一样,在这个世界上具有一种不确定性。马丁·艾米斯的大多数作品均描述了人类存活于世被异化的状态。《时间之箭》中主角有一段语录:“我认为,这个出卖身份的行业是约翰……个人的一项小缺点……有一群人一定也顶着假名……四处钻营……而有的人……他们连名字都没有。”由这句话可知,《时间之箭》中不仅主角被异化,其他人也被异化,异化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普遍现象,而主角之所以是主角,是因为主角被异化得程度最深。在纳粹集中营中,犹太人成为被屠杀的对象,主角作为犹太人,已经被贬低至低于常人的“他者”。在二战时期,希特勒等纳粹党为了找到屠杀犹太人的理由,将犹太人称为“污泥”“虫子”等,以此之名游说德国民众支持纳粹。纳粹分子迫使犹太人“他者化”的过程导致犹太人被迫异化。主体自身的异化是主客体在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是人的主体性丧失的过程,同时也是主客倒置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