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本:身体与社会理论(第二版)/克里斯·希林著;李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9.
“身体”作为社会学研究主题之一,吸引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在社会学的视野中,身体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社会学中的身体与其他领域中所言的身体又是否存在着差异呢?现代社会出现的有关身体的热点问题,如减肥、锁骨养鱼、A4腰等,社会学又能进行怎样的剖析与诠释呢?《身体与社会理论》这本书从理论上对身体社会学进行了一定的概括与描述,能使我们对社会学视野中的身体有所了解。《身体与社会理论》全书一共9个章节,外加一个新版补论。在这本书中,作者考察了身体在社会学中地位的变化、表述并评价了有关身体的社会学研究所借鉴的主要视角,谈及了身体与社会不平等、身体与身体资本、文明化身体、身体与自我认同、死亡等话题。此外在补论中,作者介绍了一种整体层面上的身体观,把身体看作是社会之构成过程中的一种多维中介。
一、社会学视野中的身体
身体在社会学中具有着双重地位,即“缺席”又“在场”。一方面,社会学很少能明确将身体作为研究主体重点考察,身体往往是其他研究的“隐性”基础。例如对于社会流动、种族歧视、健康、环境等的社会学研究,其实都间接的涉及到了身体的运动、定位、人们对身体的态度等问题。但身体并没有因此获得更多的关注,只是充当着隐性基础的角色。此外,对于身体不仅是关注度不够,研究的质量也不尽人意。一些研究虽然视线碰触到了身体,但之聚焦于某一些特质,而不是人的具身体现的其他特征。例如对于学校教育的研究,往往显得学校教育只针对于儿童的心智,然而实质上,学校生活对于儿童身体的影响不局限于心智之上;如学校统一的作息、活动,实现了对于儿童身体的规训。而另一方面,身体在社会学又处于在场的状态之中,因为拥有着身体与作为身体所带来的诸般机会和约束,塑造了社会学的研究主题,使其具有了具身性。个人的生命体验,必然是通过身体来实现,我们的日常生活实质上是通过时空来操纵与管理我们的身体,空间的改变实现着人的活动,时间的演进,使我们经历由生到死的不同阶段。
二、身体与社会不平等
自由主义和社会建构都侧重于采取化约论的角度来看身体,而这很难使我们没看清人的具身体现对于社会系统构成的重要性,也无法充分解释现代社会中身体越来越重要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之下,一种新的社会学分析趋向产生,更多的关注身体中有什么因素是它既受到社会的影响,又成为现代人的一项规划,他们主张身体是一种肉身性的现象,不仅受到社会系统的影响,而且奠定并塑造了社会关系。特纳在其《管控身体》中倡导一种身体研究新思路,特纳将生命体验有助于社会关系和身体是一套表征系统两种观点进行融合,并试图将哲学人类学融合进入新思路中。特纳的核心观点是要考察的身体议题不同,所要求的方法思路也不同。对于特纳的观点,作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作者主张要发展一种新的身体观,要超越自然主义思路和社会建构思路的局限;要将身体作为兼具生物性和社会性的东西来分析。
作者对康纳尔关于社会性别态身体的研究和弗罗因德情感态身体进行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自己的观点。康奈尔与弗罗因德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开创了新的方法论思路,从具身体现的不同维度进行了关注与研究。康纳尔与弗罗因德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社会关系、不平等与压迫的显现,不单单是接触经济、教育或文化资源的渠道有所分化,而且也是具身性的,社会的再生产也涉及身体的再生产。
三、身体与身体资本
布迪厄将身体概括为一种身体资本形式,关注当代社会中作为价值载体的身体,聚焦于高度现代性下身体与社会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布迪厄从身体的社会形成、身体与社会差异、改变身体、身体资本的转换、身体资本的价值变动、身体资本的传递与控制、合法的身体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布迪厄认为身体是未完成的实体,要通过参与社会生活才能形成,并被烙上社会的印记,而之所以带上这些烙印是源于社会位置、惯习和品味。工人阶级由于其所处的社会位置,面临的往往是“过日子”的直接需求,因此身体对于其而言更多的是一种工具性关系,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身体的取向并不总是静止不变的,因为身体是未充分完成的,会随着社会的不同、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社会阶级影响了人们发展自己身体的方式,影响了赋予特定身体形式的符号价值,这就是身体资本的生产。生产出的身体资本,其交换价值是存在差异的,这往往就会涉及到身体资本的转换,例如运动员将自身身体资本转换成了经济资本。但,这也是面临一些限制的。转换往往涉及较高的风险和机会成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