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邦党人文集中的共和主义
摘要:《联邦党人文集》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表作,实际上它与共和主义渊源更加密切。本书是以麦迪逊等人对共和主义的继承与发展。联邦党人继承了共和主义中的公民参与公民美德,还有制衡理念并将其进一步发展。在共和政体理念的基础上,发展了共和主义的民主思想,而三权分立的思想实践更是成为了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共和主义;联邦党人文集;公民美德;制衡
众所周知,《联邦党人文集》是美国宪法精神的深刻体现,这一本专著不仅对后来的自由主义进行了生动的诠释,更是对共和主义的创造性继承。共和主义在《联邦党人文集》中处处可见,其中可以看到联邦党人对古希腊时期的共和主义进行了部分吸收和改造以适用于美国当时的国情的尝试。这里的共和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融合实际上体现了人类的政治智慧,也可以体会到思想发展脉络的错综复杂。人类历史实际上就是在对过往的反思和对当下的审视下前行的。
一、共和
在理解联邦党人对共和主义的解读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共和,共和思想发展鼎盛是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刘训练根据词源学考察,发现共和一词可以指国家,也可以指称具体的政府形式,狭义的政体1。他认为麦迪逊等人使用的共和概念实际上是后一种,并且是一种借助民主来界定的政府形式,包含的是反对世袭制、贵族制的成分。共和概念的复杂性可以通过亚里士多德的论述展现。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共和政体(“波里德亚”politeia)是一种混合政体,它混合了其他政体的合理成分,“大家对混合政体的倾向平民主义者成为‘共和政体’。2”在《政治学》中,有一句话或许值得注意。“适于城邦宪政(共和制度)的社会应该是那里自然地存在有胜任战争的民众(武士),那里在小康阶级之间按照各人的价值分配政治职司,他们在这样的制度中既能统治,也能被统治。”3撇去这种共和制度的限制性,可以发现其中包含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平等意识。城邦宪政也就意味着有法律规范,这也代表着一定的限权思想的萌芽。
共和主义在经历了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的意大利等城市共和国实践之后,内涵也有所变化。本文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将共和的精神核心归结于三点。第一是积极的政治参与,第二是公民美德,第三是平等观念,最后是重视平衡制约。关于最后一点,本文认为有必要进行补充。在共和主义思想中,权力之间的平衡制约是否存在?李剑鸣的看法是,虽然古典共和政体存在明确的权力划分,但侧重的是权力的功能和运作流程,而没有把这种划分置于相互制约以防止专权和滥用权力的框架中看待4。古典共和主义中确实缺少了这种主动的意识,在政治准入条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普遍性之前,权力的制约很难做到。缺乏这种共识,社会主体对权力监督的不在场都很难实现这一目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权力制衡的意识一直是共和主义的重要内容。
赫尔德在《民主的模式》中将共和主义进行了分类,即发展式共和主义与保护式共和主义,“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看,发展型共和主义理论家强调的是政治参与对于作为人的公民的发展的内在价值,而保护型共和主义理论家强调的则是它对于保护公民的目的和目标即他们的人身自由的工具意义5”,赫尔德将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中的共和主义思想描述为保护型共和主义。他评价麦迪逊的民主思想,“古典民主如果不是被完全摒弃的话 ,那也是遭受到了彻底的批评,而整个共和主义传统留下来的线索——尤其是它对私利对于公共生活腐蚀的关注,它的反君主的核心和它对混合政治的倡导——得到了重新表述,并与对自由的强调结合到了一起。6”本文认为,除了对共和主义的工具性价值得到了美国开国先知们的认可,古典时期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精神遗产的影响也是不能忽略的。进一步说,发展型和保护型共和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个人发展与自我保护两者之间并不是完全分开的。
二、 继承
美国建国之初,国内对选择何种政体的争论一直存在,其中,以麦迪逊等支持共和政体的人数占据上风。原因在于欧洲启蒙运动的冲击,也有美国和英国的割裂的部分影响。那一时期的共和主义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尽管在历史中已经有过共和制失败的案例(或者现实中不算成功的共和国),而麦迪逊等人坚定不移地支持共和政体。“显然再没有其他政体符合美国人民的天性,符合革命的而基本原则或者符合鼓励每个爱好自由之士把我们的一切政治实验寄托于人类自治能力的基础上的光荣决定了。7”对共和的执着可能基于他们所受的教育,也可能基于现实反思。得益于地理位置、历史条件,美国建国者们进行了大胆的政体尝试。
麦迪逊等人吸收了共和主义的政治参与以及公民美德理念,最为重要的是共和主义中的蕴含的平衡制约取向。首先是政治参与方面,麦迪逊在文中写道,“选举人应该是合众国的绝大部分人民,在每个州里,行使选举州议会相应机构的权利的人,也是一样。”而被选举人“凡是其攻击能赢得国家的尊重和信任的公民都是这种对象。8”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政治权利,虽然建国之初,权利仍不具有普遍性。麦迪逊希望能够通过代议制实现政治民主,一方面是由于共和国的地域广袤,另一方面他对民众的政治素养等并不抱有极大的希望,是典型的精英主义立场。麦迪逊主张控制党争的危害,他认为共和政体下的党争的弊端能够降到最低。然而实际上,他并没有针对党争提出很好的解决方案,只是简单地认为在广袤的共和国中,党派越多越能互相牵制。可以看出,这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不紧密。其次是公民精神方面,麦迪逊将公民美德和法律制度等同,能够对所谓的众议员进行监督。他将其视为“激励美国人民的警惕性和勇敢精神——培养自由尤为自由所培养的那种精神9”,这与前文中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因为他们都将共和政体中的政治和公民美德(或者政治能力)视作相互的过程。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美德是一种个体主义还是集体主义倾向?不少学者认为《联邦党人文集》既是作为自由主义的重要代表作,其公民精神应该是个体主义立场。实际上,《联邦党人文集》是在共和主义强调的公民美德中注入了公民权利意识,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公民不至于对公共事业漠不关心,但是也不会由于盲目的政治热情导致政治失序。最后是共和主义中的平衡理念,“共和政体不应凭借外力支持,而要以来内在均势来求其稳定10”。麦迪逊借孟德斯鸠的理论,表明了自己同样对权力集中的担忧。“立法行政和司法权置于同一人手中,不论是一个人、少数人或许多人,不论是世袭的、自己任命的或选举的,均可公正地断定是虐政。11”在他为联邦政府做辩护之际,也进一步将分权制衡原则具体化。共和的概念中蕴含着一种敞开的维度,公开的、平等的、广泛的,是共和给人带来的一种想象。尽管和现实中的共和政治相去甚远,但是依旧能够得到这种模糊的认知。《联邦党人文集》中的共和主义继承了古典共和主义的核心精神,但它对共和主义的发展才是最令人注目的。
三、 发展
李健生将《联邦党人文集》视为古典共和主义和自由共和主义的分野,然而自由共和主义的说法或许有失偏颇。这种说法将共和主义和自由主义视为完全对立的双方,忽视了两者之间共通的部分。本文认为《联邦党人文集》的共和主义是对古典共和主义一种批判性继承。本文将麦迪逊等人对共和主义的发展归结为两点,第一是将共和政体和代议制民主直接联系起来,第二是强调权力制衡。
麦迪逊等人的共和观显然与古典共和主义不同。他区分了“共和”和“民主”两个概念。这一做法也是饱受诟病的。《联邦党人文集》中写到,“民主政体和共和政体的两大区别是:第一,后者的政府委托给由其余公民选举出来的少数公民;第二,后者所能管辖的公民人数也较多,国土范围也较大”12。“在民主政府下,人民会合在一起,亲自管理政府;在共和政府下,他们通过代表和代理人组织和管理政府。所以,民主政体将限于一个小小的地区,共和政体能扩展到一个大的地区13。”可以看出,麦迪逊认为共和政体是间接民主,适用于大范围的国家和地区。根据刘训练的解释,具有一定民主意义的共和实际上是作为君主制或者专制、暴政的对立面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到近代时期,共和已经成为了代议制民主的同义词。所以在《联邦党人文集》中,麦迪逊依据民主的外在表现,将(纯粹或是直接的)民主与共和分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麦迪逊认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并不是完全不相关。他认为权力具有侵犯性质,只能在实际中加以限制。麦迪逊指出除了文本规定,必须要从政府的内部结构出发,使其某些组成部分可以由于相互关系成为各守本分的手段。在第五十一篇中,他提出了要“使各部门的成员对其他部门的成员的任命尽可能少起作用14”,此外,“但是为了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统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基于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15。”这里他有所补充,“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实际上,联邦党人文集中对人性的期待值并不是很高。麦迪逊认为政府是对人性最大的侮辱,实际上也有一定的自由主义痕迹。他进一步指出,由于在共和政体中,立法部门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必须采用一定手段弱化它。与此同时,强化较为薄弱的行政部门,以此达到平衡。如果说麦迪逊对于政治结构的构想体现了对共和主义的发展,倒不如说是对自由主义精神的发扬,因为有限政府一直以来就是自由主义的主张。除此之外,天赋人权以及法治原则都是自由主义一贯的主张《联邦党人文集》中政府并不是完全被信任的存在,不管是原本的邦联还是联邦,麦迪逊等人都极力避免政府的权力过大,损害个体的利益。
四、 总结
《联邦党人文集》代表了美国代议制理论和美国宪法精神,蕴含着浓厚的共和主义色彩。在这本著作中麦迪逊等人详细勾勒了他们的政体设想,在此之外书中所透露出的精英主义倾向也有些颇受争议。“由于社会上各阶级的不同利益和见解的自然作用,不管人民的代表多一些或是少一些,他们几乎完全是由土地所有者、商人和知识界人士组成,这些人会忠实代表一切不同利益和主张16。”这三类群体实际上就是中产阶级,麦迪逊等人将这他们视为理想的政治代表是合理的。然而这种划分却无意间形成了对其他族裔、女性等群体的政治资格的忽略。此外,麦迪逊等人设计的参议院也是同样的目的,他指出这样一个组织,对于防止人民自己由于一时的谬误而举措失当,有时也是必要的17。这种历史的局限需要通过后来的实践加以突破。总而言之,《联邦党人文集》继承并发展了共和主义,并且基于国情的政治设计也为政治思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训练:《“共和”考辨》,《政治学研究》,2008年第1期。
[2]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202页,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3]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176页,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4]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史学集刊》,2009年第5期。
[5] 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第56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6] 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第113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7] 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第221页,商务艺术馆,1980年版。
[8] 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第335页,商务艺术馆,1980年版。
[9] 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第336页,商务艺术馆,1980年版。
[10]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205页,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1] 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第283页,商务艺术馆,1980年版。
[12] 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第57页,商务艺术馆,1980年版。
[13] 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第77页,商务艺术馆,1980年版。
[14] 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第304页,商务艺术馆,1980年版。
[15] 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第305页,商务艺术馆,1980年版。
[16] 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第199页,商务艺术馆,1980年版。
[17] 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第321页,商务艺术馆,1980年版。
|
|